lyrea

莫大版《巴黎的火焰》-历史的对话,人性的反思

在lo上吃了安利,偶然看了莫斯卡大剧院525北京末场“巴黎的火焰”,作为路人清醒的喜欢,那就从这儿开始吧^^(先普及一下路人和真爱的区分标准,就是讨论卡司的都是真爱,路人还在一脸懵逼的认脸阶段)。
说起芭蕾舞,我之前看过的也只有全人类都知道的天鹅湖,但这部巴火却是既通俗易懂的好看,又震撼人心的深刻。

为什么会这样,需要介绍一下这部剧的背景。
十月革命后,芭蕾在俄罗斯差点作为贵族的象征被彻底消灭,但当时的文化委员作为重度痴迷者,说服了大家芭蕾是俄罗斯的象征,是可以为人民服务的,于是芭蕾不仅保留下来成为俄罗斯人发自内心的热爱,还诞生了号称第一部以人民为主角的芭蕾舞剧《巴黎的火焰》,地位相当于当年中国的样板戏《红色娘子军》。
故事取材于法国大革命,原作体现了一对底层的年轻恋人反抗强权,带领民众进军巴黎的革命爱情故事,热情又浪漫,里面的双人舞是国际各大芭蕾舞gala中的常客,因高难的技巧和如火的热情往往安排在压轴点燃全场。我这次看的末场这段现场非常热烈,掌声不断。

本剧编舞上的最大亮点,就是用各种不同的舞蹈风格推进剧情,搭配的天衣无缝。第一CP奔放热烈,第二CP缠绵悱恻。上一幕还在为路易十六宫廷戏中戏的优雅与唯美赞叹不已,尽显古典芭蕾的赏心悦目,下一幕群众广场舞的速度与激情绝对会让你热血沸腾,每一次跳跃都毫无保留,仿佛足尖点了火焰,让你为人民的力量深深感动,相信唯有信念,才能燃起命运与尊严的熊熊火焰,就像街垒上do you hear people sing。而最有实力驾驭的多种舞蹈风格的,莫过于芭蕾桂冠上最亮的一颗明珠——莫斯卡大剧院的芭蕾天团(那腿那身材那颜值那气质,技术不要太牛逼)。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2008年R导的复排版,而粉丝心目中最强卡司是2010年的官摄(指路b站)。

复排版剧情上的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第二女主和第二条BE的爱情线,从而将当年的革命样板戏变为更为深刻,剧情层次更加丰富。除了保留革命的激动人心外,还多了对人性的反思与温情。
导演将兴趣从革命变为关注历史事件中的人们,英雄也会有矛盾与迷茫,小人物也会见风使舵,贵族也会令人同情。人性既有弱点,又有光辉。人性可以越过阶级之差有勇气相爱,也会死于阶级之差的偏见与仇恨。
最精彩的改编莫过于结尾的处理,气氛最热烈时断头台忽然从空而降,以刑场庆祝婚礼,让人不寒而颤。最悲伤时背景却变为满场全红,是革命红还是血色红?倩影还在眼前,却已成幻象,能抱住的只有爱人的头颅,而革命的队伍像洪流一样淹没了悲伤的个人。莫大版巴火最动人的,就是结局的悲剧性与意味深长。如果说第二CP的悲剧性在于,向往革命描绘的理想世界而抛弃曾经拥有的一切,却未曾想到自身反成为革命的牺牲品,所求非所愿。那作为革命坚定信仰者的第一CP,即便之前未曾想过他们高举的三色旗(自由民主博爱)也会浸染身边无辜者的鲜血;但当他们意识到这无法挽回的代价时,也只有踩在这鲜血上或悲伤清醒或疯狂无视的继续前行,是否意味深长?如果说“火焰”在原版里是指人民烧起一把颠覆专制争取民主的革命之火,那复排版中又多了一层这火焰烧起后吞噬一切的含义。
大时代下历史的巨轮滚滚碾过,身在其中的个人,无不被裹挟其中,Who cares about your lonely soul,一切方向相背者,一切犹豫困惑者,都被湮灭,不见踪影。

“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,革命并不是永久的历史,而是他们的一部分,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回忆。因此,在舞台上重现出来,让观众置身于其中是很重要的。这是一部关于他们的现代芭蕾舞剧,是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跳舞。革命中会有各种情况发生,比如社会结构从根基上的破坏、被意识形态掩盖的不公正、残忍和对生命尊重的缺失。这一切都是我们的生活。”

——阿列克谢·拉特曼斯基(新版本编排导演)

评论

热度(6)